记者 辛圆
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(CF40)认为 ,本轮房地产市场的调整已经接近其实际底部,已经具备了止跌回稳的前提条件,如果宏观政策和行业政策可以更具支持性 ,有理由认为房地产市场可以实现自发的止跌回稳 。
CF40在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中指出,自2021年下半年至今,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经历了三年的收缩性调整。无论从调整的深度还是持续时间上 ,都大大超出最初的市场预期。当前看,无论是从供需层面还是国际比较方面,我国房地产市场已具备止跌回稳的前提条件 。
首先 ,从宏观供需来看,2024年1-8月我国新房住宅销售面积为5.1亿平方米,年化销售面积约为7.5亿平方米。“新房需求量已经非常接近最低的潜在需求水平。 ”CF40指出 。
据其研究测算,我国新房需求的“物理底部”约为6亿平方米。该测算结果基于的假设条件之一是 ,未来一个时期城镇化率每年提高0.5个百分点,而这与我国实际城镇化速度相比是非常保守的。2018年-2023年,我国城镇化率平均每年增长0.99个百分点 。因此 ,如果假设条件稍微放宽,新房需求量的中长期均衡水平实际上要远高于6亿平方米。
其次,CF40提到 ,对比国际经验来看,我国本轮房地产调整的深度已经足够深,时间也已足够长。上述测算还显示 ,我国新房销售量较2021年的峰值水平下跌了51.9%,新房销售量已经回调至2007年的水平,从国际上横向比较来看 ,已经超过国际上房地产危机后新房销售量35.1%的平均降幅。
CF40表示,在房地产市场已具备止跌回稳条件的情况下,如果宏观政策和行业政策可以更具支持性,至少不再对房地产市场起到抑制作用 ,有理由认为房地产市场可以实现自发的止跌回稳 。
不过,报告提到,现实中仍有多重因素对房地产市场持续产生着抑制作用 ,可能最终导致市场难以实现止跌企稳。
一是房地产企业仍面临来自现金流和债务偿付的双重压力,居民部门仍未恢复对房地产企业的信心;二是名义利率的调整不足导致实际利率偏高,影响居民真实购房需求和相关信贷需求的释放;三是住房供给存在明显空间错配。
另外 ,CF40强调,房地产周期性的企稳和长期的稳健回稳存在显著区别,把握未来宏观经济运行 ,仍然需要高度重视房地产周期的长尾效应 。房地产周期企稳后的金融风险和财政风险会长期存在。超过40%的房地产泡沫破裂最终引发了系统性银行危机,公共债务占GDP的比重在房地产危机后平均上升25个百分点,而且不会回到危机前的水平。
为有效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 ,助力经济景气回升,CF40在报告中提出三点建议 。
一是借鉴银行业风险处置的经验,从“按项目处置”转向“系统处置 ”风险房地产企业。首先从房企总部层面入手,对风险房地产企业的资产和负债进行整体性处置 ,把优质资产和全部负债留在“好房企”中,将不良资产剥离至“坏房企”,同时对“好房企 ”进行整体性债务重整和注资。
二是进一步落实中央提出的“更有力度的降息” ,同时推动住房抵押贷款利率市场化 。根据CF40的测算,实际利率每降低1个百分点,就可以带来约2万亿元的非政府部门信贷增量。要想明显改善名义增速预期 ,需要在半年左右的时间内,分两到三次降低政策利率至少100个基点,并通过降低政策利率带动LPR(贷款市场报价利率)至少下降100个基点。
三是持续推进都市圈同城化建设 ,遵循“地随人走”的原则,把更多土地资源向人口流入的核心城市和大都市圈配置,同时将分类处置房企的思路与城市特征结合起来 ,更好实现短期债务处置和长期发展的统筹协调 。
发表评论